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書評] 帶領我們進入魔術時間

袁瓊瓊(作家)

出處:中時開卷 2011-11-26
     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是本複雜的小說。有點像油畫,由顏料與色塊鋪敷而 成,遠看是一幅樣貌,近看又是另一種光景。那乍看似乎單純的平面圖像,靠近才會發覺它其實丘壑起伏。顏彩層層疊疊地覆蓋,並且重複描繪,幾乎完全掩埋了最 底最底層的事物原貌。然則不附加解釋的話,就像畫布底色,原貌其實是乏味的,甚至缺乏意義的。

     瑞蒙.卡佛在《論寫作》裡說:「每一個作家都存在著一個與他人完全不同的世界。每一個偉大的作家,甚至每一個還可以的作家,都在根據自己 的規則來構造世界。」卡佛這段話等於確認了作家有渲染、增減、修飾,甚至扭曲真實世界的權力。而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正是對於這個觀念的美好示範。

     《天橋上的魔術師》是「十段與中華商場天橋有關的精彩故事」。事實上,書裡的中華商場,無論主觀或客觀的來看,都絕對不是我們意念或記憶 中的中華商場。它徒具中華商場之形,甚至也包含了中華商場的傳說,某些特定人物,某些特殊行業……。然而,即使有這些,《天》書裡的中華商場依舊是個神 話。那是遠比實體中華商場更為神奇和美妙的地方。吳明益任意地,卻也不失虔敬地扭曲了這一切,包括這個地點、裡面的人物,甚至某些行業。他用孩子的眼光以 及童年回憶為藉口,構造這個若有其事,但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世界。

     他描繪了卑微、殘缺、意外與痛苦,但是全都籠罩著神奇的光環。那些為現世所不見容的低微的人物與事件,在這光環中成為演示,像戲劇或像 夢,所有人生活著存在者,然而完全不真實,由於那囈語似的狀態,一切似乎便因此受到保護,永不被傷害。吳明益的敘述有驚奇感,可以看到作者是如何對一切的 美和醜陋都平視,並且驚奇。帶著孩童之心。

     我覺得吳明益多少師承了赫拉巴爾,赫拉巴爾便是對人世永遠懷抱驚奇的作家。如同赫拉巴爾對待他生存的世界,吳明益也賦予了中華商場另一種形貌,而這個神奇的形貌不容侵犯。

     〈鳥〉一篇中有段描寫,講述魔術師用算命仙的鳥來變魔術。魔術師用黑布蓋住鳥籠,掀開黑布時,籠裡的鳥居然死了。算命仙一時情急要去奪回鳥籠,魔術師攔阻,告訴他說:你如果動手,鳥就回不來了。

     在變魔術的時候,魔術師不許人觸碰他用來變化的標的物。他說:「因為那是在魔術間裡頭啊,魔術開始進行的時候,附近的時間會變得跟我們的時間不同。一旦有人用身體的任何一部份侵入這個時間,鳥就回不來了,留在那個時間裡。」

     這其實就是作家可以奉獻給世界的。帶領我們進入魔術時間。

     我過去沒有細讀過吳明益,讀到《天橋上的魔術師》極為驚喜。在上面那段《論寫作》的文字之後,卡佛是這樣寫的:「以上所說的與所謂的風格 有點關係,但也不盡然,它像簽名一樣,是一個作家獨特的,不會與他人混淆的東西。那是這個作家的世界,是把一個作家與另一個作家區分開來的東西。」

     我想吳明益已經有了他自己的,不容混淆的簽名。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書訊] 顧爾德:琴鍵上的祕密


怪異的天才,隱居、固執、一個慮病的炫技者
顧爾德:琴鍵上的祕密

馬克‧肯威爾著/劉宴伶譯
夏日出版/定價350

◎專文推薦:
顏綠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焦元溥/《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作
    者、資深專欄作家
愛樂推薦:
邢子青/陳冠宇/簡文彬/龔卓軍

本書內容有許多精采的討論,作者常常提出一連串的問號,然後一一抽絲剝繭,有如在一片陰沉的黑幕中,曙光般的逐漸明亮起來,問題也迎刃而解。
───顏綠芬/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在所有文字遊戲與思考辯證之後,我們仍能從肯威爾的文字中感受到,顧爾德的音樂如何感動了他。那是他寫作本書的動力,照射萬花筒的陽光,也是超越一切哲學討論,顧爾德的終極魅力。
───焦元溥/《遊藝黑白──世界鋼琴家訪談錄》作者、資深專欄作家
    在二十世紀鋼琴演奏史上,顧爾德不只是鋼琴演奏者,他的全方位發展,更締造了「無可取代的傳奇」。本書作者從生活角度出發,讓我們重回顧爾德的生命中,看到這位傳奇鋼琴家,以自己的生命寫下了不朽的傳奇!
───邢子青/「愛樂電台Philharmonic Radio」資深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精采內容
『二十世紀最負盛名的古典音樂家之一』
葛蘭‧顧爾德Glenn Gould,1932-1982
一九六四年放棄演奏舞台,顧爾德轉而投身多種媒體:錄音、廣播、電視台和平面媒體。五十歲時,他英年驟逝,震驚了全世界,但他的音樂與遺作持續帶給世界許多啟發。
作者馬克‧肯威爾把顧爾德視為一位新銳的思想家,顧爾德對音樂的想法影響了自己的一生。他找到一個角度重新刻畫我們習以為常的葛蘭‧顧爾德,他筆下的顧爾德、不管是因著聲音或靜默,都是一位能夠帶領我們認識自己的非凡人物──卓然,更甚以往。

◎ 顧爾德音樂人生的二十一個主題:天才、演奏、寂靜、意識……
  顧爾德在一九五五年版的《郭德堡變奏曲》專輯錄製過程中先錄了二十一次,最後才決定開頭的詠嘆調如何詮釋。作者依法炮製,不採用慣常的單線直敘法介紹顧爾德,以「21」這個別具意義的章節數,展開對顧爾德萬花筒式的觀點,為顧爾德的生命提出二十一段詮釋。
每一段詮釋都為這位音樂家提出一個不同的觀察向度,都細膩地撫觸了顧爾德其精彩一生中所有和諧與不和諧的交錯狀態。本書透過顧爾德音樂人生中最感興趣、最具爭議、充滿深意的主題:關於天才、時間、孤寂、演奏、寂靜、意識……等許多大哉問的命題,與讀者進行對話。
    據說,寫這本書時,作者也曾易稿多達二十一次,每一篇書稿都呈現出一個不同的顧爾德。

作者介紹
馬克・肯威爾(Mark Kingwell
   哲學家暨評論家馬克‧肯威爾是十五本書的作者,包括暢銷加拿大的《更好的生活》(Better Lining)、《我們想望的世界》(The World We Want)及最新出版的《獵捕與釋放》(Catch and Release)、《具體的幻想》(Concrete Reveries)。
   目前肯威爾於多倫多大學哲學系擔教授,並為《哈潑斯雜誌》(Harper’s Magazine)的特約編輯,常在《皇后季刊》(Queen’s Quarterly)、《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等媒體發表專文。其中《具體的幻想》(Concrete Reveries)獲二○○八年作家信託(Writers’ Trust)非小說類獎提名。
【曾獲】
一九九六年政論類的史匹茲獎斯皮茨獎(Spitz Prize
二○○二年國家雜誌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的論文獎。

譯者簡介
劉宴伶
   台灣大學政治系、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所畢業。興趣寫作、翻譯,曾任雜誌編譯、駐外記者、專欄作家,具筆譯、口譯專業經驗,譯作散見雜誌期刊。關注議題廣泛,時尚、藝術、宗教、人文、歷史等;亦為顧爾德資深樂迷,著有《柏林灰色》、《漢撒橘色》等書,譯作《驚豔顧爾德》。



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書訊] 在臺灣,遇見一百分的感動:片倉真理,旅的手記


愛上臺灣的日本旅遊作家-

片倉真理  旅の手記
在臺灣,遇見一百分的感動

1個小小臺灣,17段大大感動之旅
跟著片倉真理的腳步,一起享受臺灣的文化與美景吧!

我與臺灣這塊土地的交流,就像一壺酒越陳越香,我想我對她的熱情不會有結束的一天。──片倉真理

片倉真理/著
片倉佳史/攝影
許孟菡/譯
380
夏日出版 2011.12感動上市


首刷隨書附贈精美明信片 『新年祈福』一組3張,讓你看見不一樣的臺灣之美!

本書簡介

讓日本人感動的臺灣!
    長達半世紀的日治時代,在臺灣留下了許多日本文化遺跡,也讓日本和臺灣有了命運的交會。旅臺日本作家片倉真理在這樣微妙的熟悉感中,隨著採訪工作而深入臺灣各地。

以日本玩家觀點詮釋臺灣新趣味
      在臺灣生活很常被問到「最喜歡臺灣的哪一個地方?」但是對我來說,應該沒有比這個還要難以回答的了。理由是因為,臺灣不僅有許多深具魅力的地方,而每個地方都擁有當地強烈的性格特質,還有饒富深意的歷史與當地的人們的生活軌跡,除此之外還有與日本關連的歷史等,這些很難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片倉真理
 透過片倉真理感性的文筆和細膩的觀察,臺灣的風土民情有了不同的詮釋。
媽祖文化的點點滴滴,遶境、報馬仔、過轎腳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東北角的南雅村落成了神祕不為人知的能量場(power spot),水湳洞的採礦場遺跡也有如臺灣的布達拉宮一樣;而馬祖群島的美麗更可媲美地中海沿岸的景色。參加鐵道活動、原住民的豐年祭,臺灣島內四處悠晃及定點旅遊,臺灣的種種,在片倉真理的眼中都是新奇又有趣的經歷。

l           讚嘆慶典:平溪天燈和媽祖文化,都是值得珍藏的世界級慶典文化。
l           驚奇原住民部落:排灣族的收穫祭和卑南族的大狩獵祭帶來的不只是歡樂的氣氛,更勾起許多日本回憶。
l           驚豔離島:金門、馬祖和澎湖,都是不為人知的傳說仙境,尚未開發的天堂樂園。
l           島內悠晃:有時,在花東一個人搭著公車悠晃,四處瀏覽,也能找出平時未見的小確幸。
l           定點閒晃:在烏龍茶的故鄉鹿谷採茶製茶喝茶、在芒果的故鄉玉井吃芒果冰,果然是最棒的。

感動推薦
【專業推薦】

片倉真理小姐與夫婿長年旅居喜愛的臺灣,足跡深入各地並與當地居民真情交流,本書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寫對臺灣美景與文化的感動,特推薦給各位讀者,希望能有更多人藉此發掘更多臺灣的美及感動。──交通部觀光局長/賴瑟珍

在臺灣生活多年的日本作家片倉真理筆下,我們很難不注意到她對臺灣原住民部落、離島及鄉村地區的好奇和熱愛。片倉小姐生動而細膩地述說旅行臺灣處處驚喜的體驗,讀者彷彿穿梭城鄉地景,跟著作者尋找臺灣的原始感動,共同拼貼出臺灣多元、自然、認真的幸福顏色。──臺南市觀光旅遊局長/陳俊安

【達人推薦】

拜讀過片倉佳史先生關於日治時代遺跡的作品,也有幸見過這對親切熱心的夫婦;漢文化有句話說「夫唱婦隨」,雖不知日文有沒有同樣的說法,可是真理小姐隨著先生,走遍了臺灣的土地,憑藉著女性的細心觀察,看到臺灣文化更細膩的面貌。以旅遊從業者的角度,我常說臺灣最具特色的觀光資產,就是民俗慶典、原住民,以及富有人文色彩的山海風景;很高興地,從真理小姐的書中,印證了這些觀點。──資深部落客、國際領隊、雄獅主題旅遊經理/工頭堅

片倉真理小姐的描述非常真實,她就像是一位冒險家正在探索充滿未知數的一切,而最後都能有滿滿的知識收穫和心靈上的提升,我也能夠完全瞭解在當下的文化氛圍中會讓人感到多麼開心。──電影《練習曲》主角/東明相

「用心去感受妳四周的空氣。」這是片倉真理學姊和片倉佳史學長曾經送給我的一句話。這本書裡,他們細膩的觀察和親切的描述,令人似乎置身在現場,不僅讓我再次被臺灣感動,也深受他們感動。──民視主播、記者/翁郁容

在異國文化成長的片倉真理小姐,與夫婿將臺灣視為新故鄉,用細膩的近身觀察,轉化為對風土與人情溫暖的感動,搭建超越文化藩籬的紐帶,「片倉流」的紀行,將誘發你我探索臺灣文化的新動力。──鐵道文化協會前會長/鄭銘彰

財團法人台灣觀光協會會長/周慶雄

作者介紹
作者/片倉 真理
1972年生,神奈川縣橫濱人,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1999年結婚後來到臺灣,在學習語言之餘,與先生片倉佳史一同走訪臺灣各地。深受臺灣的自然、文化、歷史、風土民情所吸引,頻繁往來於原住民部落與離島。現今透過進行日治時代遺跡與其相關之鄉野調查,為臺灣這塊土地記錄歷史。
現為片倉佳史的助理以外,也為日本國內女性雜誌與航空公司機內刊物撰文,並參與製作旅遊指南類書籍,希望能將臺灣的魅力介紹給更多日本人。最喜歡在臺灣街頭尋常可見的臺灣土狗,夢想是可以在臺灣鄉間生活。以前的筆名為「石野真理」,著有《食べる指さし会話帳》、《まっぷるマガジン台湾》、《ことりっぷ台北》、《Happy Happy Taiwan》、《新個人旅行台》等書(含共著),以及官方刊物《道東達人》、《南投達人》、《悠遊西拉雅》。

攝影/片倉 佳史
1969年生,早稻田大學教育學系畢業。學生時期就酷愛自助旅行,曾去過東南亞、中南美、歐洲等將近六十個國家以上。現在正致力於探索與記錄遺留在臺灣的日治時代遺跡,也繼續大幅報導有關臺灣的地理、歷史、原住民風俗及美食等主題。由於喜愛臺灣的風土民情,曾撰寫超過三十五本有關臺灣旅遊的導覽書籍。著有《台湾に生きている日本》、《台湾 鉄道の旅》、《観光コースでない台湾》等書。在臺灣則出版過《臺灣日治時代遺跡》、《台灣土地.日本表情》、《台灣風景印》等。
個人網站:http://katakura.net/

關於譯者
許孟菡
自由撰稿人,以書寫翻譯為業,熱愛旅行美食與生活,與日籍伴侶居住於臺北。
譯有《日本文具設計大揭密》、《派&甜塔:容易學,輕鬆做!滿足你的味蕾,傳達你的心 》《Pierre Herme寫給你的法式點心書》等書。並為潮人物雜誌專欄撰稿。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生活等各大通路均有發售,好評熱賣中!


2011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書摘] 莫利柯奈: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和克林.伊斯威特的熱情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和克林.伊斯威特的熱情(節錄)

奧斯卡獎
剛才你讓我聽你寫給帕索里尼的音樂時,我的眼睛一直盯著奧斯卡獎座看。
那是很大的成就感,很高的榮耀。

之前你入圍五次奧斯卡……
我記得很清楚:《天堂之日》、《教會》、《鐵面無私》、《豪情四海》(Bugsy)、《真愛伴我行》。

哪一部片沒有得獎最讓你感到失望?
《教會》,也是因為那年得獎的是一部很美的電影《午夜旋律》Round Midnight),但它有一半的音樂都不是原創。我記得宣布得獎名單的時候,觀眾席上一片譁然,後來有人告訴我,那個結果不是藝術考量,純粹是機運。我希望那個說法不是真的。

你得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時候,什麼是讓你覺得最窩心的?
我跟你說過的,克林.伊斯威特讓我很感動,他在義大利文化中心為我辦的晚宴上意外現身。還有昆西.瓊斯(Quincy Jones)打了一通電話給我,我永生難忘。還有華倫.比提(Waren Beatty)。我記得他在另外一個頒獎典禮上說,每次我們合作,我都會寫遠遠超過他需要的主題音樂給他,逼得他只好一直拍新片,才能把所有音樂都用完。

你跟他合作的經驗如何?
非常好。不過,他只有拍《選舉追緝令》(Bulworth)的時候身兼導演。他一手全包《愛你、戀你、想你》(Love Affair )的拍攝工作,但沒有掛名導演。至於《豪情四海》是一部很美的電影,導演是巴瑞.李文森(Barry Levinson)。我記得那時候華倫.比提帶片子到我羅馬的家給我看,但是他有嚴重時差,在沙發上就睡著了。他一醒過來就要我幫他寫他在《選舉追緝令》中飾演的參議員即興rap 時的音樂。

華倫.比提是個怎樣的人?
很有魅力。長得帥,討人喜歡。我能理解他為什麼會是萬人迷。我們後來變成好朋友,聚會的時候他會帶太太安妮特.班寧(Annette Bening)一起去。

跟李文森合作《豪情四海》的經驗如何?
很好,不過他跟義大利導演的工作模式很不一樣。他很實際,會從藝術和導演角度去思考如何處理一幕戲。不會廢話連篇、夸夸而言談藝術。很多時候,這樣其實比較好。我在他這部電影裡模仿我自己原本為菲爾.喬安諾(Phil Joanou)某部電影寫的配樂,是很具實驗性的作品。喬安諾對此大表不滿,只差沒有公開抱怨我重複使用。其實已經經過轉化,但還是認得出來。

在你的職業生涯中,有沒有讓你在當時很受傷,但事後卻讓你成長的批評?
常常發生,我盡量聆聽並學習。例如我跟艾德・林恩(Adrian Lyne)合作《羅莉塔》(Lolita)的時候,我用鋼琴彈配樂給他聽,他說:是不錯,但不夠雋永。我回他說:你現在說不準。但我還是全部重寫,最後的成果的確比較好,我們兩個都很滿意。

你遇過導演最奇怪的行徑是什麼?
約翰.卡本特(John Carpenter 在拍《突變第三型》(The Thing)的時候找我,我問他為什麼,因為他向來都是用電腦合成幫自己的電影配樂。他回答說他愛上了《狂沙十萬里》的配樂,讓我看了片子,然後什麼指示都沒給就走了。我傻眼,心想他到底是太過靦腆、出於尊敬,還是什麼?我寫了十二首,每一首都很不一樣,接到製片很熱情的一通電話,後來卡本特只用了一首,專門為電腦合成寫的那首。

莫利柯奈想到卡本特,忍不住笑了。
卡本特很古怪,但很友善。我剛才跟你談《羅莉塔》的時候,想到電影《OK,康納萊》(OkConnery)的製片薩巴特羅(Dario Sabatello),那部義大利版的007 電影導演是迪.馬提諾(Alberto DeMartino)。薩巴特羅在合約裡寫說,他要的配樂是地中海風,要流行,而且一定要造成轟動。我自然拒絕簽名。

時間不早了,我往門口走。莫利柯奈說:我還沒有請你喝點什麼。
我微笑,伸手擁抱他,轉身下樓。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莫利柯奈:50年一瞬的魔幻時刻》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轉載] 莫利柯奈:評審真傷心



莫利柯奈:評審真傷心 

原文出處:藍色電影夢

當代最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美國要屬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歐洲則是莫利柯奈(Ennio Morricone),約翰曾經獲得四十五次奧斯卡提名,得獎五次;莫利柯奈曾獲四次奧斯卡提名,得獎零次。

我無意以輸贏論英雄,不管是45:5 或者4:0,都只是數字統計遊戲,不是藝術天平上的秤重砝碼。而且,電影獎究竟要頒給誰?坦白說,很唯心,沒有客觀標準,就像你很難想像約翰.威廉斯自從《辛德勒名單》之後,就再也不曾得過奧斯卡獎了,但是他在21世紀所交出來的音樂成績單,從《哈利波特》《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到《藝妓回憶錄》,難道會比其他得獎作品遜色嗎?同樣地,莫利柯奈的《新天堂樂園》和《四海兄弟》卻連奧斯卡提名的機會都擠不上,這又算是什麼樣的評審眼光?

比較有趣的是莫利柯奈在「莫利柯奈:50年一瞬的魔幻時刻」這本訪談錄中提到了他在1984年擔任坎城影展評審的心得。

那一年的金棕櫚獎頒給了德國導演Wim Wenders的公路電影代表作《德州巴黎(ParisTexas)》,還記得《德州巴黎》後來在台灣上映時,反應兩極,有人讚譽有加,推崇為經典;有人則是看沒五分鐘就沈沈睡去,卻因為面對著金棕櫚獎的金澄光環,不敢斥為悶片,只能消遣自己格局不高,看不懂藝術片。

我不知道莫利柯奈有沒有睡著,我知道他很不喜歡《德州巴黎》。他真正力推的作品是Marco Bellocchio執導,由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主演的《亨利四世(Enrico IV),盛讚該片是Bellocchio的最佳作品,卻被評審團主席狄.保嘉(Dick Bogarde)酸了回去說:「可想而知,其他的有多差。」

莫利柯奈想必是溫柔敦厚,不善辯論,可是要做電影獎的評審,不懂得慷慨陳詞,不懂得合縱連橫,最後必定是一肚子委屈,因為沒感覺的作品拚命獲獎,力保的作品卻得不到共鳴。

莫利柯奈在書中對於《德州巴黎》只有簡單的一句評論:「不太能說服我,我支持的片子在所有獎項中全軍覆沒,讓我覺得很洩氣。」

看過《德州巴黎》的影迷應當不會忘記男主角Harry Dean萬里跋涉的憔悴神情,亦不會忘記女主角Nastassja Kinski壓軸亮相時的紅豔動人,更不會忘記Ry Cooder的長調枯寂樂聲,人生的寂寞與失意,說不出的萬千心事對照著荒涼大地的景觀,就此起了緊叩人心的音樂魔法,我實在很想聽聽同為作曲家,莫利柯奈究竟怎麼評論Ry Cooder的音樂風格與成績,只可惜,大師提到《德州巴黎》就有氣,「恨」屋及烏,不想多評,訪問者亦未緊釘問下去,留下了我心頭無解的謎團與歎息。

電影獎就會有得主,亦會有遺珠,得獎的人開心(最近的台灣電視圈卻是得獎人被罵得滿頭包,開罵的人卻未必真的看過得獎者的表演作品,因為他是黑馬),遺珠 則必定扼腕。但是很少人知道,當評審有時候亦很無奈,尤其自己一旦淪為人微言輕的邊緣少數,卻被迫遵從民主投票機制,去替自己不喜歡的作品背書,那還真是 心事誰人知呢,對照一下「莫利柯奈:50年一瞬的魔幻時刻」中的大師委屈,也許有更多的輸家就會釋懷了。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書訊] 莫利柯奈:50年一瞬的魔幻時刻

電影配樂之神
莫利柯奈:50年一瞬的魔幻時刻

他,參與長達半世紀的世界電影史,
左右了近500部電影的情感流動;
他,啟發無數電影音樂的愛好者與創作者。
榮獲2007年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肯定。


安東尼奧‧孟達著/倪安宇譯/336頁
平裝版360元/精裝版400元


王希文翻滾吧阿信》電影配樂家)
李永忻資深樂評人)
李欣芸音樂製作人
陳明章(南特影展最佳配樂獎得主)
聞天祥(知名影評人)
藍祖蔚影評人、臺北愛樂電臺《電影最前線》主持人
MUZIK 謬斯客.古典樂刊》
熱烈安可推薦


中文第一本莫利柯奈現身說法的訪談錄,
影痴樂迷的不容錯過的絕對首選,
讓瀰漫在光影中的感動樂聲,永不止息。


電影配樂靈魂詩人Ennio Morricone
艾尼歐莫利柯奈1928/11/10
今參與496部電影配樂。受古典音樂教育,畢業自羅馬音樂學院,主修小號、作曲。15歲開始學習作曲,經過各種不同音樂形式的淬煉,包括純粹音樂及流行音樂,曾經是唱片灌錄的樂團成員和指揮,也為劇場表演、電台、電視和電影譜曲。
1955年開始投入電影配樂工作,膾炙人口的作品包括《Spaghetti Western》系列電影、《荒野大鏢客》、《狂沙十萬里》、《教會》、《鐵面無私》、《四海兄弟》、《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等,450多部電影配樂,啟發無數電影音樂的愛好者與創作者。其中,他與義大利導演Sergio Leone的合作是最精華的時期。
1994年,榮獲美國Society for Preservation of Film Music終身成就獎,是唯一得到這個獎項的非美國電影音樂家。2007年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原話呈現大師風範
全書由對談者Monda主筆、記錄,以Q&A的對話方式,讓人透過莫利柯奈大師所說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他的真實風範,彷彿在看一部莫利柯奈的訪談紀錄片。
莫利柯奈告訴我們的不只是他這一生和許多演藝圈重量級人物的傳聞、軼事跟秘辛,也告訴我們他對昨日、今日的音樂和電影的想法。他用輕柔和藹的聲音引領我們進入他的樂譜和「他的電影」那神祕的世界中,告訴我們成功的配樂是如何從無到有完成的,而且不只一次讓我們看到唯有藝術創作才會顯現的神奇奧秘:一個明明遠離夢想的人,卻能夠讓數百萬人做夢。
訪談內容以家庭及成長歷程為起點,談及莫利柯奈接觸電影配樂的過程、細數早期合作的導演及合作關係、對其他音樂大師的看法、回顧荒野系列電影及《新天堂樂園》的配樂過程、何謂完全音樂家、對生命及生活的看法、靈感與創作……等內容。訪談日期自20099月到20106月止。


本書特色
l         巨細靡遺了解莫利柯奈以第一人稱所敘述的生命歷程。適合電影迷、音樂迷認識音樂創作背後的小故事;了 解創作者的心境、理念與努力,鼓勵有夢想的讀者。
l         能同時看到知名電影導演及明星不為人知的小故事。
l         全書採訪談式對話的方式,如師亦友的溫煦氣氛,彷如身歷其境,傾聽大師暢談創作過程。
l         曾擔任Morricone接觸過的譯者,也為書中內容增添多筆重要譯註,並撰寫精采譯序。
l         全書附有難得一見的Morricone生活紀念照。


關於作者
安東尼奧‧孟達Antonio Monda
任教於紐約大學,替義大利共和報、美國浮華世界雜誌撰寫專欄,。著作有《赦罪》(2008)、《選擇黑暗:十二個惡之故事》(2010),皆由孟達多利出版社出版。同時擔任編劇、製片及導演工作,目前定居美國。


譯者介紹
倪安宇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威尼斯大學義大利文學研究所肄業。旅居義大利威尼斯近十年,曾任威尼斯大學中文系口筆譯組、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專任講師,現專職文字工作。譯有《馬可瓦多》、《白天的貓頭鷹/一個簡單的故事》、《依隨你心》、《虛構的筆記本》、《魔法外套》、《巴黎隱士》、《在你說「喂」之前》、《跟著達爾文去旅行》,2011年最新譯作《在美洲虎太陽下》等。
2009年莫利柯奈來台時,曾擔任莫利柯奈的貼身口譯,對於大師風範有最近距離的認識,再加上譯者本身的細膩文字,更讓人有如親見大師般的臨場感。


精采內容


電影音樂要簡單明瞭(節錄)
滿意與丟臉的作品
兩個小時後,我們再度碰頭。莫利柯奈讓我到他下榻的飯店套房找他。世界盃足球賽的開幕賽剛結束,地主國南非隊原本領先,但最後跟墨西哥隊踢成平手。莫利柯奈看了這場比賽,但他期待的是義大利隊登場,時間是下個星期一。

我跟他說我想從義大利新生代導演開始談起。
我認為索倫提諾是最有才華的一個。我只看過他兩部片子,都讓我印象深刻:《愛的代價》拍得很棒,另外一部是《偶像》。有一次我遇到他,對他表達讚美之意後,我說:我是實話實說,我一點都不想跟你合作。他覺得很有趣,但我是認真的。

年輕導演中,你還欣賞誰?
我認為馬泰歐.卡洛尼也很優秀,《娥摩拉罪惡之城》是很重要的一部電影。

你對這幾年義大利電影的改變有什麼看法?

2011 2 月我做電影配樂就要滿五十年了。最明顯的改變是相較於以往,電影產量銳減。電影式微,電視崛起,電影的語彙也改變了,變得更菁英走向,這未必是件好事。

這些年來,你的電影配樂作品跟絕對音樂是否有時候趨近,有時候疏離?
當然,從《鄉間一方淨土》開始,我談到的所有電影都是這樣的。

有沒有哪一個導演讓你在音樂上有所收穫的?
其實,跟任何一個導演合作都會有收穫。每個導演都會給我不同的、出乎意料的東西,即便彭特.柯沃在《阿爾吉爾戰役》做配樂的時候,提出的想法非常嚇人,也同樣是一個刺激。後來我把他的想法譜寫成管弦樂譜,並發展出不同變奏,但原創者依然是他。

有沒有你不滿意的音樂作品?
沒有,老實說沒有。但我跟你說,當我看到《鄉間一方淨土》票房成績不佳的時候,我跟製片葛利瑪蒂提議說我願意免費重寫配樂。我自己非常喜歡原本的配樂,我認為那是我最好的作品之一,但是我不能對我的抽象音樂可能造成觀眾熱情冷卻視而不見。

如果我要你說出三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可能嗎?
我拒絕回答。因為不可能回答。

我辛苦工作了一年,我想我有權問這個問題。
莫利柯奈猶豫了很久,最後嘆了一口氣,決定讓步。
《教會》中的〈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四海兄弟》中的〈黛博拉之歌〉,以及托納多雷的電影《例行公事》、《海上鋼琴師》、《風之門:情繫西西里島》三選一,或三個都選。

今天我想問幾個比較失禮的問題,再回頭談你特別欣賞的音樂家。
聽到這裡,我不覺得有任何失禮的地方。我很欣賞柯里維利,他是很棒的作曲家,我想我之前已經提過他的名字了。

對,但我想知道的是你的學生。
安東尼歐.波切,在夫羅西諾內(Frosinone)音樂學院跟我學了三年。

你曾經發現過某些同儕受到你作品的影響嗎?
有,偶爾會,我也知道他們對這個影響的看法是什麼。

你有沒有已經完成的音樂作品被你丟掉的?
只有一次,薩奇在拍電影《搶孤》的時候,要求我做一段二十秒的音樂,來襯托劇中人物的心情:他站在一個空無一物的房間裡,他熱愛山,是鰥夫,肚子很餓,人很絕望。我試著把所有這些東西都放進去,結果是一段很可怕的音樂。僅僅二十秒的時間,電影配樂不可能傳達出太多資訊跟感覺。電影音樂需要簡單明瞭。我當時剛開始做電影配樂,還很天真,但我馬上就發現事情不對了。或許絕對音樂有可能做到,例如韋伯寫的那些小曲。還有一次,導演塔沙利為了電影《G 力》(Forza “G”)要求我做一段介在〈墨西哥進行曲〉和民謠〈巴薩諾橋之歌〉(Il ponte di Bassano) 之間的音樂,那時候我比較有經驗了,我跟他說:在這兩個之間選一個吧。』 」

有一次你跟我說,你寫了一首曲子叫〈Go-car 賽車扭一扭〉,覺得很丟臉。
那首歌寫的真得很糟,但是今天就坦白跟你說吧,那不是唯一一首讓我覺得丟臉的曲子,我指的是流行曲……。

我想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請告訴我還有哪一首……?
喔,還有一首歌是為義大利歌手米娃(Milva)寫的,歌名是〈四件衣服〉(Quattro vestiti),滿糟糕的一首歌。你想想看,歌曲中間還穿插了一段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匈牙利舞曲,很恐怖。不只恐怖,比那還糟,是平庸。原始想法是作詞人兼唱片製作人米亞齊(Franco Migliacci)的,但我要為這首歌的失敗負全責。